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奄
〈副〉
(1) 突然地 [suddenly]
奄忽灭没。——马融《长笛赋》。注:“奄遽也。”
(2) 又如:奄然(突然;悄然);奄至(急速来到)
词性变化
◎ 奄
〈形〉
气息微弱的样子 [the breath is dying out]
奄,息也。——《方言》十
奄息葱极。——《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奄然休息也。”
神奄留。——《汉书·礼乐志》。按,安也。
奄的国语辞典解释
奄 拼音:[yǎn] 注音:[ㄧㄢˇ]
详细解释:动
◎覆盖、涵盖。 引证:《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淮南子•修务》:“万物 至众,而知不足以奄之。”
副
◎急遽、匆促、忽然。 引证:《三国志•卷四四•蜀书•蒋琬传》:“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北周•庾信〈杨柳歌〉:“百年霜露奄离披,一旦功名不可为。” 例如:奄忽。
奄 拼音:[yān] 注音:[ㄧㄢ]
详细解释:名
◎被割掉生殖器的人。 引证:《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赞曰》:“及困于口舌,不能以忠自明,奄侍内构,遂陷嫌隙。” 例如:奄竖。
动
◎滞留。 引证: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副
◎久。 引证:《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例如:奄留。
康熙字典
奄【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
音厭。《說文》覆也,大有餘也。从大申,申,展也。一曰忽也,遽也。《書·立政》奄甸萬姓。《詩·周頌》奄有四方。
又人名。《詩·秦風》子車奄息。
又《正韻》衣炎切,音淹。久觀也。《詩·周頌》奄觀銍艾。
又久留也。《漢·更定郊祀樂歌》神奄留,臨須搖。《註》奄讀淹。須搖,須臾也。
又神夕奄虞蓋孔享。
又國名。東諸侯助紂爲虐者。《書·多方》王來自奄。
又奄里,在魯城東,卽曲阜舊城址。《通志》謂之商奄里。
又《集韻》於贍切《正韻》於豔切,
音
。精氣閉藏也。《周禮·春官》奄人。劉昌宗讀。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奄【卷十】【大部】
覆也。大有餘也。又,欠也。从大从申。申,展也。依檢切
说文解字注
(奄)覆也。大有餘也。釋言曰。荒、奄也。弇、同也。弇、葢也。古奄弇同用。覆葢同義。詩皇矣傳曰。奄、大也。執競傳曰。奄同也。鄭箋詩奄皆訓覆。許云覆也、大有餘也。二義實相因也。覆乎上者、往往大乎下。故字从大。周官經謂宦者爲奄。以精氣閉藏名之。覆葢義之引申也。又欠也。三字未詳。方言曰。奄、息也。李密陳情表曰。氣息奄奄。从大申。㑹意。依檢切。八部。申、展也。說从申之意。申下曰神也。古屈伸多作詘信。不作伸、申。今則作申。俗又作伸。申本義不訓展也。故必特釋之。
- 奄的词语
- 奄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