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释正觉的名句 > 篱花似趁重阳黄

篱花似趁重阳黄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

“篱花似趁重阳黄”出自宋代释正觉的《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í huā shì chèn chóng yáng hu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水流百折山苍苍,古寺秋容横野航。
明月初濡寒露白,篱花似趁重阳黄
道人心已老松石,学子胆须磨雪霜。
默默澄源坐兀兀,游鱼沙鸟静相忘。

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水流:1.江、河等的统称。2.流动的水:河道经过疏浚,~畅通。
百折:极言曲折之多。亦作'百折不挠'。
古寺人心:(名)①指人的心地(特指善良的心地):~不古。②指众人的感情、愿望等:~所向|~涣散|~隔肚皮|大快~。
松石:松与石。借指山林。宝石。呈绿色,又称绿松石。松的化石。
学子:学生,读书人。
兀兀相忘:彼此忘却。

篱花似趁重阳黄的上一句是:明月初濡寒露白

篱花似趁重阳黄的下一句是:道人心已老松石

鉴赏

《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是宋代释正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水流百折山苍苍,
古寺秋容横野航。
明月初濡寒露白,
篱花似趁重阳黄。

道人心已老松石,
学子胆须磨雪霜。
默默澄源坐兀兀,
游鱼沙鸟静相忘。

中文译文:
溪水蜿蜒百折,山峦苍翠无垠。
古寺在秋天的景色中,雄伟壮观地横在原野上。
明亮的月光初染上寒露的白色,
篱笆上的花朵仿佛在庆祝着重阳节的黄色。

道士的心境已如老去的松树和石头,
学子的勇气需要像冰雪和霜一样磨砺。
静静地坐在澄清的源头,
游鱼和沙鸟静静地相互遗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奉化西峰圆觉禅院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修行者和学生在不同境遇下的心境。

首先,诗词以水流、山峦和古寺为背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之美。水流蜿蜒百折,山峦苍翠,给人一种广阔而壮丽的感受。古寺横在原野之上,秋天的景色更是给人一种宏伟的气势。通过这些描绘,诗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丽的自然景象。

接着,诗词描写了明亮的月光和篱笆上的花朵。明月初染上寒露的白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篱笆上的花朵则以鲜艳的黄色,仿佛在庆祝着重阳节。这些描绘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氛围,也增添了诗词的节日气氛。

在人物描写方面,诗词分别表现了道人和学子的心境。道人的心境已如老去的松树和石头,表达了他内心的平静和深沉。学子则需要磨砺胆识,像冰雪和霜一样坚韧不拔。通过对人物心境的描写,诗词传达了修行者的宁静和学子的奋斗精神。

最后,诗词以默默澄源、游鱼和沙鸟静相忘作为结尾。默默澄源表达了诗人在禅院中静坐修行的心境,游鱼和沙鸟静相忘则呈现了自然界的平和与和谐。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心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体悟这首诗词《题奉化西峰圆觉禅院》描述了奉化西峰圆觉禅院的景色和其中的人物。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心境,诗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宁静的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赞美和修行者的境界。整首诗词以宁静、壮丽和和谐为主题,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艺术享受。

释正觉简介

宋代·释正觉的简介

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 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 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 初住泗州普照寺。 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 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 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 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 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 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 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 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 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 释正觉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