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句 > 释道真的名句 > 日逐持经强发愿

日逐持经强发愿

出自宋代释道真的《偶因团聚思想仙岩指就观瞻龛……

“日逐持经强发愿”出自宋代释道真的《偶因团聚思想仙岩指就观瞻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rì zhú chí jīng qiáng fā yuà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人生四大{上物下心}是空,何个不觅出烦笼。
造罪人多作福少,所以众生长受穷。
坚修苦行仍本分,禁戒奢华并不同。
今生努力勤精练,冥路不溺苦海中。
日逐持经强发愿,弘道回去莫难逢。
唯报往来游礼者,这回巡谒一层层。

诗句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人生:(名)人的生存和生活;人的一生:~观|~的道路|幸福的~|婚姻是~的大事。
上物罪人:1.有罪的人。2.归罪于人。3.吴浩康演唱歌曲。
众生: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
受穷:遭受穷困。
坚修苦行:(动)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僧(sēng)。
本分:(名)分内的;本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工作。[近]分内。[反]额外。②(形)老实厚道:这人很~。[近]安分|规矩。
不同:1.不一样。《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秦卒擒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2.不答应。3.意见不和。《后汉书·孔融传》:“﹝融﹞与中丞赵舍不同,託病归家。”
精练:(形)(文章或讲话)没有多余的词句。[反]冗长|啰唆。
苦海:(名)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非常困苦的境地:脱离~|~无边。

日逐持经强发愿的上一句是:冥路不溺苦海中

日逐持经强发愿的下一句是:弘道回去莫难逢

鉴赏

《偶因团聚思想仙岩指就观瞻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为释道真。这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以及通过修行和奉献来达到解脱和福报的主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偶因团聚思想仙岩,指就观瞻龛面颜。偶因团聚是为了思想仙人,再上仙山。细看、观望仙人容颜。

人生四大{上物下心}是空,何个不觅出烦笼。无论是权贵富贵,还是尘世欲望,都是虚空的,没有一个不带来烦恼的。人们渴望摆脱烦恼的羁绊。

造罪人多作福少,所以众生长受穷。造孽的人很多,行善的人很少,所以众生一直受苦。

坚修苦行仍本分,禁戒奢华并不同。坚持修行中的艰苦和艰辛仍然保持本分,禁止奢华世俗的欲望并不一样。

今生努力勤精练,冥路不溺苦海中。这一生我们要努力,勤奋和精进修行,才能在来世不再陷入痛苦的海洋。

日逐持经强发愿,弘道回去莫难逢。每天持诵佛经,强烈发愿,才能回到修行的道路上,不再迷失。

唯报往来游礼者,这回巡谒一层层。只有报答过往的朝拜者,才能再此巡礼,一层又一层。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苦难,通过修行和奉献来寻求解脱和福报。作者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坚持本分和节制欲望的必要性。同时,诗词也表达了对追求解脱的憧憬和对修行者的赞扬。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释道真简介

宋代·释道真的简介

释道真,俗姓张,出家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三界寺(敦煌遗书斯坦因三一四七)。十九岁修习《佛名经》(北京图书馆柰字八八)。后唐长兴五年(九三四)为比丘,编《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敦煌研究院三四五)。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为三界寺观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三年,为沙州释门僧政。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任沙州都僧录(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敦煌遗书保存其书启残件二件,文二篇,诗六首。今录诗六首。

...〔 ► 释道真的诗(1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