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起相思的上一句是:天然自、风韵娴雅
竟夕起相思的下一句是:谩嗟怨遥夜
鉴赏
《塞垣春(大石)》是宋代诗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暮色分平野,
傍苇岸,征帆卸。
烟村极浦,
树藏孤馆,秋景如画。
渐别离气味难禁也。
更物象,供潇洒。
念多材浑衰减,
一怀幽恨难写。
追念绮窗人,
天然自,风韵娴雅。
竟夕起相思,
谩嗟怨遥夜。
又还将,两袖珠泪,
沈吟向寂寥寒灯下。
玉骨为多感,
瘦来无一把。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的景色,平野上暮色渐分。船只停靠在靠近芦苇岸边,烟波浩渺的江村在远处,孤立的小馆藏在树林中,秋景如画。作者在此情景中感叹别离的苦痛,物是人非,只有潇洒的态度可以安慰自己。他心中怀念的多才之人已经凋零衰减,他对内心深处的幽怨难以言表。他回忆起那个身世高贵、风姿娴雅的女子,她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迷人的风采。作者整夜醒着思念她,悲叹遥遥无期的相思之苦。他又一次将泪水收入袖中,默默地坐在寂寥的寒灯下陷入沉思。作者感受颇多,心如玉骨,瘦削至极却无一丝抱怨。
赏析:
《塞垣春(大石)》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暮色分平野、烟村极浦等景物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力。同时,通过描写追念绮窗人、念多材浑衰减等词句,诗人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人物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对照,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所爱之人的怀念之情,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通过细腻而深情的描写,诗人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思乡之情和思念之苦,进而引起读者对于流逝时光和人事变迁的共鸣和反思。
周邦彦简介
宋代·周邦彦的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 周邦彦的诗(1篇)〕猜你喜欢
- 半含惆怅闲看绣
-
地僻应思宦游乐
出自 宋代 陆文圭: 《送经之偕义斋两舍人入燕并呈善之待制》
- 当时往来人
-
蓬莱仙子双奇瑞,太乙真人独宠嘉。
出自 明代 谢迁: 《瑞连次雪湖韵为刘明府作》
-
时节催年春不住,武陵花谢忆诸郎。
出自 唐代 元稹: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
-
英豪忘食不知年,才似云帆万斛船。
出自 明代 卢宁: 《次友人金山赠行韵四首(其三)》
-
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
出自 明代 文徵明: 《十一月六日初度与客饮散独坐诵太白紫极宫诗有感次韵》
- 树凋村屋出,沙白渡桥迷。
- 两国方用兵,算缗及车舟。
- 屿侧兮初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