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
出自唐代:李端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巫山十二峰的下一句是:皆在碧虚中
鉴赏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李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巫山的十二座峰,都耸立在碧虚之中。云在其中回旋,夹带着轻细的雨和风。猿猴的声音悠悠荡荡地传过水面,树的色彩逐渐趋暗,天空与地平线渐渐融为一体。愁思向着高唐远眺,清秋之中看见了楚宫。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壮丽的景色,通过描写山峰、云雨、猿声、树色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大而神秘的自然环境中。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用愁思投向了远方的高唐,以及对故乡和宫殿的怀念之情。
赏析:
1.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线,通过形象的词句,将巫山的壮丽山峰、飘逸的云雨、苍凉的猿声等元素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一种美感和想象空间。
2. 诗人巧妙运用了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巫山的美景与自己对高唐故乡和楚宫的思念相结合,给诗词增添了思乡之情和乡愁之感。
3. 通过高超的描写技巧,诗人使诗词语言鲜活生动,读者仿佛置身于瑰丽的自然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
李端简介
唐代·李端的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 ► 李端的诗(1篇)〕猜你喜欢
- 适见垂鞭
-
骨肉不可分
出自 唐代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畅娶董溪女)》
- 明头暗合绝安排
- 忍以发肤脆
- 黛痕低压
- 飞云杳何许,疑是祝融宫。
-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
却此赵州行脚后,百三十岁主禅林。
出自 宋代 林希逸: 《贺后村生日庆八十(其二)》
-
遥知府第多清思,三弄梅花月一痕。
出自 明代 唐文凤: 《环佩重来轩为槐塘程文实赋(其三)》
-
昔有故庐鸥渚上,东风绕屋看梅花。
出自 明代 杨士奇: 《奉和澹庵少保题梅花韵(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