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ào

大炮


注音ㄉㄚˋ ㄆㄠˋ
词性名词

大炮

词语解释

大炮[ dà pào ]

⒈  口径大的火炮。

乃架大炮击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artillery;

⒉  比喻好说大话或好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untactful speaker;

引证解释

⒈  口径大的火炮。

《清史稿·兵志十一》:“自数千斤以至万斤大炮,或钢或铜均可自造。”

⒉  比喻好发表激烈意见或喜欢发议论的人。

周立波 《诸葛亮会》:“他被 小刘 这大炮一轰,脸胀红了。”
茅盾 《子夜》十二:“这人就是 黄奋,有名的‘大炮’。”

⒊  大礮:发掷石弹的武器。

《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二载》:“贼初逼城急, 光弼 作大礮,飞巨石,一发輒毙二十餘人。”
《旧唐书·李光弼传》作“强弩发石以击之”。 《明通鉴·熹宗天启二年》:“乃用巨木为机关,转索发礮,飞千钧石击之。又以大礮击牛,牛返走,贼大败去。”

⒋  古代一种爆炸性武器。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时有大礮,名震天雷,以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已上。”

⒌  口径大的火炮。

清 福格 《听雨丛谈·礮考》:“大清 天聪 五年造红衣大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火器》:“大礮用大粒火药。”

国语辞典

大炮[ dà pào ]

⒈  利用炸药爆发产生推力,来发射弹药的大口径武器。可对特定目标做大规模的破坏,但对于游击式或机动性的战斗,则无法发挥其功能。

⒉  喜欢说大话或发表激烈意见的人。

如:「他常在市政总质询时猛烈的抨击政府官员,因此赢得『议会大炮』的称呼。」

分字解释


※ "大炮"的意思解释、大炮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嘿嘿,痛快,俺洪大炮今天就结下你这个兄弟了。

2、试射用的模型类似于大炮

3、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策。

4、现在这个突火枪,其实就是个大炮仗。

5、军民一家亲的味道,真甜,大炮

6、他对烟火、炸药、大炮都有热情。

7、炮里装上了一个大炮弹。

8、古费拉克斥责霰弹不中用,他对大炮说。

9、我们将大炮对准要塞。

10、英国:两门大炮鸣响来向查尔斯王储60大寿致敬.

11、破潼关就是用的红衣大炮,两千年雄关抵不上大炮几颗炮子儿,这会子再来血战攻城,建奴的旗丁再不是人,当官的也有点儿不好意思吧……

12、在西印度群岛的海盗船装备重型大炮

13、某连队装备了六门大炮

14、有些炮手的嗓门几乎跟他们的大炮一样响。

15、这种新战列舰将装上16英寸口径的大炮.

16、真理的范围在大炮射程之内。俾斯麦

17、我需要在这个甲板部分制作三门32磅大炮

18、他们听见远处大炮在隐隐约约地响着。

19、发动派对大炮,快听那派对大炮在歌唱,轰隆开炮。

20、让飞行时间最大化,你像这样瞄准一门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