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ùnshuō

论说


注音ㄌㄨㄣˋ ㄕㄨㄛ

繁体論說
词性名词 副词


论说

词语解释

论说[ lùn shuō ]

⒈  议论说明;说理(多指书面的)

论说体。

exposition and argumentation;

论说[ lùn shuō ]

⒈  口:按理说。

论说这个会他应该参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来?

normally; as things should be;

引证解释

⒈  议论评说。

《礼记·文王世子》:“大司成论説在东序。”
郑玄 注:“论説,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劣。”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著书表文,论説古今。”
《水浒传》第六三回:“当日 关胜 正和 郝思文 在衙内论説古今兴废之事。”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火花》却不独在论说上申明这观念,还组织了‘火花’的团体。”

⒉  论说文。

邹韬奋 《经历》十:“最显著的表现,为他们的老祖父所看得出的,是他们每天做一篇的短篇论说。”

⒊  按理说。

吴组缃 《山洪》二:“呃,论说末,是气人呢。”
《法制日报》1990.1.6:“论说,原料进厂不化验,成品出厂总不能再含糊吧!”

国语辞典

论说[ lùn shuō ]

⒈  议论、辨析。

《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

论述

⒉  文体名。议论文与说明文的统称。旨在论证说明。南朝梁刘勰以为议论文必须把握四大重点:一、明辨事非。二、通盘考虑各事物的准则,立论公允。三、分析事理,反对强辞夺理。四、义贵圆通,辞忌枝蔓,以构成严密的论证。说明文则必须切合时机、讲究技巧而内容正确。见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⒊  照一般常理推论。

如:「论说这会议他应该出席,怎么到现在还没来?」

分字解释


※ "论说"的意思解释、论说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1863年,芝加哥一家报纸刊登社论说,联邦军士兵"对让他们为他们并不赞同的目的而杀人的那种极端愚蠢的决策感到愤怒"。

2、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3、《澳门日报》日前刊出社论说,最近,持续了近八年的伊朗核危机似乎曙光乍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奥巴马实施“巧实力外交”的成果。

4、道家的理论说,人类的乌托邦是远古原始社会、这种理论肯定错了。

5、1863年,芝加哥一家报纸刊登社论说,联邦军士兵"对让他们为他们并不赞同的目的而杀人的那种极端愚蠢的决策感到愤怒"。

6、利用场论说推导出的非线性电阻特性普遍公式,对可作为非线性电阻的晶体二极管,推导出电流作为电压的函数解析式。

7、写作论说文,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破题,也是场尔的技巧。

8、如果没有对于医疗精神方法主导论说的挑战,同时又存在对于权力的第三层次赋权的缺失,那么其结果将是其他赋权类型只能产生有限的效果。

9、印度尼西亚发行量最大的《罗盘报》16日发表社论说,中美两国撞机事件并未了结,希望双方能够妥善解决。

10、论说文的作者挑战常规,如果希望获得他人支持,自己的论点得先有理性支持。

11、这家报纸的社论说,奥林匹克精神是永世长存的。

12、尽管关于设计和制造的不同部分已经论说详细了,但是关于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组装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却论述较少。

13、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14、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

15、日本《赤旗报》7日发表社论说,“七·七事变”是日本对华全面发动侵略战争的开端,侵略战争造成了极大的人员死亡,日本国民应牢记“七·七”。

16、此外还要有一篇论说文和艺术界人士的推荐信。

17、论说文体的,散文的,小品文作者的或与之相关的。

18、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佛教对论说文的影响。

19、1863年,芝加哥一家报纸刊登社论说,联邦军士兵"对让他们为他们并不赞同的目的而杀人的那种极端愚蠢的决策感到愤怒"。

20、《东方日报》的社论说,“爱国者治港”,简简单单的5个字,可说是铿锵入耳,振聋启聩,根本容不得半点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