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

会稽


注音ㄎㄨㄞˋ ㄐ一

繁体會稽

会稽

词语解释

会稽[ kuài jī ]

⒈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⒉  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

《汉书·严助传》:“严助,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贺太傅 作 吴郡,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国语辞典

会稽[ guì jī ]

⒈  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⒉  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分字解释


※ "会稽"的意思解释、会稽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话说朱萧阳称王封官后,便留范增在会稽监国,自己便立马赶回鄣郡。

2、一百余名山阴贼寇重新归队,而焦矫百余名剑客也被杀伤了五十余人,其余五十余人追上焦矫与周昕,不敢回会稽,反投吴郡去了。

3、汉朝末年许靖为避难,从会稽南奔交趾,选道东治,尚且“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

4、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5、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

6、四明据会稽之东,抱负沧海,枕山蔽江,重阜崇岭,连亘数千里。

7、无家可归的宋玉,受不了清贫寒苦,持丧未满三年便来到会稽投靠楚家。

8、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9、会稽虞氏是六朝著名的江东世家大族。

10、但这里却实实在在地是会稽后方的交通要道。

11、朱儁本是吴郡会稽人,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事母至孝,轻财仗义,多次为友人及上司慷慨解囊,却不欲人知,同乡之人都很敬重他。

12、会稽世子元显,年十六,有隽才,为侍中,说道子以王、殷终必为患,请潜为之备。

13、由于石家财雄势大背景深厚,楚、陈两家为了与之对抗抢夺会稽及周边酒水生意,便进行联姻,将她嫁给了楚凡长子楚留名。

14、会稽钱粮大半屯于查渎,其地离此数十里,莫若以兵先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

15、在这项工作当中,辑佚《会稽郡故书杂集》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例子。

16、珠茶产地主要集中在以平水为中心的会稽山、四明山和天台山区。

17、当时会稽还是荒凉而没有开发的地方,越王便"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18、锦城东北黄金地,故迹何人兴此寺?白眉长老重名公,曾识会稽山处士。

19、春秋为吴都,秦属会稽郡,汉为荆国。

20、今项将军,乃楚项燕之后,仗义行仁,文武兼备,会稽起义而四方响应;过江西证,而群凶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