懃政聚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元代制度名。谓官员应勤于政事,按时到衙早聚。
详细解释
元代制度名。谓官员应勤于政事,按时到衙早聚。
《元典章·吏部七·署押》:“官员懃政聚会……今后随路大小官员,除假日废务急速公事在此限外,每日必须早聚,虽事毕,亦防不测紧急事务,拟至未时方散。”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不谙元代专名而误例》“官员勋政聚会”:“元作‘懃政聚会’。懃政聚会为元代专名。”
百科解释懃政聚会,是一个成语,元代制度名。谓官员应勤于政事,按时到衙早聚。
基础信息
拼音qín zhèng jù hu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动声色(意思解释)
- 快人快语(意思解释)
-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解释)
- 不知天高地厚(意思解释)
- 同心协力(意思解释)
- 直言切谏(意思解释)
- 苌弘化碧(意思解释)
- 只轮不返(意思解释)
- 猛虎添翼(意思解释)
- 损公肥私(意思解释)
- 肉山脯林(意思解释)
- 昌亭旅食(意思解释)
- 因果不爽(意思解释)
- 神术妙计(意思解释)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意思解释)
- 肩背相望(意思解释)
- 莫之与京(意思解释)
- 金无足赤(意思解释)
- 一窍通,百窍通(意思解释)
- 身无寸铁(意思解释)
- 鳌愤龙愁(意思解释)
- 似懂非懂(意思解释)
- 匪石之心(意思解释)
-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意思解释)
- 寡情少义(意思解释)
- 趑趄嗫嚅(意思解释)
- 人皆掩鼻(意思解释)
- 门外之治(意思解释)
※ 懃政聚会的意思解释、懃政聚会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满山遍野 | 布满山岭田野。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 |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
| 天造地设 | 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
| 否极泰来 |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
| 熙熙融融 | 亲爱和睦的样子。 |
| 恬淡无为 | 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
| 谗口嗷嗷 | 谗:说别人坏话;嗷嗷:七嘴八舌地诽谤。形容众人以谗言诋毁别人。 |
| 好心不得好报 | 报:报答。指一番好心被人误解,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
| 引领而望 |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 鼓腹含哺 | 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 积甲如山 | 兵甲堆叠如山。极言其多。同“积甲山齐”。 |
| 九回肠断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 知尽能索 | 比喻智慧能力都竭尽了。 |
| 勿怠勿忘 | 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
| 敖不可长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
| 魂飞魄越 | 同“魂飞魄散”。 |
| 行眠立盹 |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
| 云奔雨骤 | 骤:迅速。像云一样聚散,像雨一样迅急。形容人的聚散迅速 |
| 穷神观化 | 穷:寻求到尽头。探求事物的神妙,了解事物的变化。 |
| 力不自胜 |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
| 素绠银瓶 | 素绠:系在吊桶上的绳索;银瓶:装水用具。指井上汲水用具。 |
| 推诚爱物 | 物:他人。拿出诚心去爱护他人。 |
| 重农轻商 | 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也做犹重本抑末。 |
| 三周说法 | 佛教谓法说周、譬喻周、因缘周。 |
| 寄生阶级 | 指剥削阶级。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阶级。 |
| 俗易风移 | 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
| 故剑之求 | 比喻结发之妻。 |
| 不赀之禄 | 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