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邑大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通都大邑”。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例子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基础信息
拼音tōng yì dà dōu
注音ㄊㄨㄥ 一ˋ ㄉㄚˋ ㄉㄡ
感情通邑大都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近义词通都大邑
英语metropolitan/large citie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摧枯拉腐(意思解释)
- 一弛一张(意思解释)
- 暗弱无断(意思解释)
- 率土宅心(意思解释)
- 追根查源(意思解释)
- 清廉正直(意思解释)
- 滓秽太清(意思解释)
- 鼠啮虫穿(意思解释)
- 尊古卑今(意思解释)
- 直待雨淋头(意思解释)
- 发聋振聩(意思解释)
- 自有肺肠(意思解释)
- 莫可奈何(意思解释)
- 首尾相援(意思解释)
- 龙跃鸿矫(意思解释)
- 计日以期(意思解释)
- 投鼠之忌(意思解释)
- 身微力薄(意思解释)
- 穷神观化(意思解释)
- 泛应曲当(意思解释)
- 扶危救困(意思解释)
- 烟火邻居(意思解释)
- 奇葩异卉(意思解释)
- 闷嘴葫芦(意思解释)
- 披文入情(意思解释)
- 迷悟一如(意思解释)
- 汤风冒雪(意思解释)
- 谋及妇人(意思解释)
※ 通邑大都的意思解释、通邑大都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 暗度陈仓 | 度:通“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
| 春暖花香 | 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色。 |
| 自相残杀 | 自己人互相杀害。残:伤害。 |
| 拈毫弄管 | 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
| 撑岸就船 | 比喻颠倒主从,不合情理。 |
| 都中纸贵 | 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 鲸波鼍浪 | 见“鲸涛鼍浪”。 |
| 万贯家财 | 形容家产极丰。 |
| 龙子龙孙 | 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
| 八攻八克 |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
| 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 沉吟不语 | 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
| 鳏寡孤独 |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
| 东西南北客 | 指居处无定之人。 |
| 有教无类 | 类:类别。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
| 束戈卷甲 | 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
| 诟龟呼天 | 原意为占卜不吉,对占卜器具及天辱骂呼叫。引申为对不幸命运的呼号。 |
|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
| 违时绝俗 |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
| 椎锋陷阵 | 犹冲锋陷阵。 |
| 杜口绝舌 | 杜口:闭口不言;绝舌:不说话。闭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或指十分害怕。 |
| 掷杖成龙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
| 倾盖之交 | 盖:古车篷;倾盖:停车。指一见如故的朋友。 |
| 心灵性巧 | 心思灵巧。 |
| 踞鼃食蛤 | 《淮南子.道应训》载,秦始皇时博士卢敖,游于北海,在蒙谷山上,见一人逃匿于碑阴,踞坐龟壳而食蛤蜊。卢敖见后,自我介绍周行四极,唯北阴未窥,欲与他交朋友而同游历。这人听后,露齿而笑,说宇宙间大得很呢,你才游了一小块,就说穷观,还差得远呢!'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说着,这人举臂而纵身,跳入云中。后以'踞鼃食蛤'谓超然脱世,遨游四方。 |
| 一茅三脊 | 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 |
| 抱才而困 |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