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革尚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详细解释
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百科解释偃革尚文(yǎngéshàngwén):停息武备,注重文教。出自《新唐书·萧俛传》。
出处《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基础信息
拼音yǎn gé shàng wén
注音一ㄢˇ ㄍㄜˊ ㄕㄤˋ ㄨㄣˊ
感情偃革尚文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偃武修文、偃武崇文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得意忘形(意思解释)
- 语近指远(意思解释)
- 时势造英雄(意思解释)
- 畏影恶迹(意思解释)
- 刺上化下(意思解释)
- 法海无边(意思解释)
-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意思解释)
- 地下修文(意思解释)
- 急敛暴征(意思解释)
- 欢呼鼓舞(意思解释)
- 聪明睿智(意思解释)
- 龙战虎争(意思解释)
- 更仆难数(意思解释)
- 针头线脑(意思解释)
- 评头品足(意思解释)
- 抟心揖志(意思解释)
- 千里结言(意思解释)
- 普渡众生(意思解释)
- 侜张为幻(意思解释)
- 许由洗耳(意思解释)
- 历朝圣训(意思解释)
- 虎毒不食儿(意思解释)
- 终天之戚(意思解释)
- 函盖充周(意思解释)
- 七贵三公(意思解释)
- 频频告捷(意思解释)
- 羔羊之义(意思解释)
※ 偃革尚文的意思解释、偃革尚文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 低声下气 | 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 |
| 听见风就是雨 |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
| 细皮嫩肉 | 指皮肤细嫩。借指没经过锻炼,不能担当大任。 |
| 委肉虎蹊 |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
| 担雪填井 | 见“担雪塞井”。 |
| 无与比伦 |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同“无与伦比”。 |
| 拖男带女 | 带领着男儿女儿。多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 |
| 卷甲倍道 |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 |
| 发愤忘食 |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
| 誉不绝口 | 不住地称赞。 |
| 束戈卷甲 | 捆起兵器甲胄。谓缴械投降。 |
| 风吹浪打 | 狂风猛吹;巨浪拍打。比喻恶劣的环境;险要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磨难。 |
| 运筹建策 | 同“运筹决策”。 |
| 丰杀随时 | 丰:增加;杀:减少。随时代不同而作增减变动。 |
| 愣愣瞌瞌 | 愣:呆,失神。呆头呆脑,发呆的样子。 |
| 急吏缓民 | 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
| 旌旗卷舒 | 舒:展开。战旗随风飘动,有时卷起,有时展开。比喻战事持续。 |
| 犬牙差互 |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
| 攒锋聚镝 |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
| 一字兼金 | 形容文字极其珍贵。兼金,价值倍常的好金。 |
| 称柴而爨 | 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 |
| 心旌摇曳 | 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
| 无如之何 | 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
| 靡坚不摧 | 谓能摧毁任何坚固的东西。形容力量强大。 |
| 丝竹中年 | 《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
| 丁丁光光 | 象声词。 |
| 处易备猝 | 意思是处于顺利的环境要防备突然事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