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
详细解释
指公元755年安禄山于渔阳举兵叛唐事。鼙鼓,骑兵用的小鼓。后亦用为外族侵略之典。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例子吴恭亨《诸将》:“记谈好望风涛险,正及渔阳鼙鼓喧。”
基础信息
拼音yú yáng pí gǔ
注音ㄩˊ 一ㄤˊ ㄆ一ˊ ㄍㄨˇ
繁体漁陽鼙皷
感情渔阳鼙鼓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发生战事。
近义词渔阳鞞鼓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艺高人胆大(意思解释)
- 狭路相逢(意思解释)
- 迷离惝恍(意思解释)
- 四通八达(意思解释)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意思解释)
- 影只形孤(意思解释)
- 何乐不为(意思解释)
- 经一失,长一智(意思解释)
- 斩岸堙溪(意思解释)
- 丛雀渊鱼(意思解释)
- 山高水险(意思解释)
- 抟沙作饭(意思解释)
- 戴盆望天(意思解释)
- 晖光日新(意思解释)
- 故旧不弃(意思解释)
- 匹夫之谅(意思解释)
- 批砉导窾(意思解释)
- 慎始敬终(意思解释)
- 改政移风(意思解释)
- 历久弥坚(意思解释)
- 握素怀铅(意思解释)
- 龙蹲虎踞(意思解释)
- 描龙刺凤(意思解释)
- 干卿何事(意思解释)
- 瞋目张胆(意思解释)
- 断虀画粥(意思解释)
- 无馨无臭(意思解释)
- 推锋争死(意思解释)
※ 渔阳鼙鼓的意思解释、渔阳鼙鼓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果刑信赏 | 谓赏罚严明。 |
| 变风改俗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 猿啼鹤唳 |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
| 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 依本画葫芦 |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
| 跨凤乘龙 |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
| 瞋目切齿 |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 润笔之资 | 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 |
| 百事无成 | 犹言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没成功。 |
| 负坚执锐 | 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
| 点滴归公 | 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
| 上援下推 |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 |
| 烈女不嫁二夫 |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 称薪而爨,数米而炊 | 称:衡量;薪:柴;爨:烧火煮饭。称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比喻只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形容吝啬或贫穷。 |
| 燕婉之欢 | 燕婉:像燕子那样温婉和谐。比喻和谐温婉的夫妻之情。 |
| 方正贤良 |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 返本朝元 | 犹言返本还源。 |
| 造茧自缚 | 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
| 东征西怨 | 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 凭山负海 | 凭:依靠;负:背倚。依凭山峦,背倚大海。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 |
| 惊心骇瞩 | 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
| 饔飧不饱 | 饔:早饭。飧:晚饭。终天吃不饱。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飧不饱,没闲钱去养马骡。”亦作“饔飧不继”、“饔飧不给”。 |
| 卖主求荣 | 指出卖主人的利益以换取个人的荣华富贵。 |
| 谨身节用 |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 |
| 忠不可兼 | 兼:同时并进。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
| 日薄崦嵫 | 太阳迫近崦嵫山,比喻人已到暮年或事物已到尽头。 |
| 欺世之言 | 意思是指欺骗世人的话。 |
| 九鼎一言 | 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