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打草惊蛇打草惊蛇的意思
cǎojīngshé

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详细解释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百科解释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

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例子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基础信息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繁体打艸驚虵

正音“蛇”,不能读作“sé”。

感情打草惊蛇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辨形“惊”,不能写作“警”。

辨析打草惊蛇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谜语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反义词引蛇出洞、欲擒故纵

英语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俄语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日语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德语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schlafende Hunde wecken)

法语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trahir son jeu et par là mettre l'adversaire en gard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打草惊蛇的意思解释、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连编累牍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大势所趋 大势:总体局势;趋:向、往。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
一心一意 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争强显胜 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天下文宗 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
一举两失 举:举动。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
庐山面目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悠游自在 见“悠游自得”。
余烬复燃 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同“死灰复燃”。
灭私奉公 灭:消灭。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捣枕捶床 捣:撞击;捶:拳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
一碧万顷 形容青绿无际。
百岁之好 好:友爱。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妻。
冰肌玉骨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诚至金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疑鬼疑神 怀疑有神怪,魔鬼。①形容疑心太重,胡乱猜疑。亦作“疑神疑鬼”、“疑人疑鬼”、“疑神见鬼”。②形容事物神秘离奇,令人难以捉摸。
欢迸乱跳 形容活泼、欢乐之极。
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毁不灭性 儒家丧制。谓居丧哀毁,但不应因此丧生。
蓬蓬勃勃 繁荣旺盛的样子。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不屑毁誉 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态度;毁誉:毁谤和赞誉。指不值得理睬别人的毁谤或赞誉。
坐视不顾 坐:不动。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观看不去援救。
一递一答 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一句撞倒墙 比喻言语生硬、莽撞。
碧草舅茵 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着的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