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只知读书而缺乏实际知识的人。
详细解释
同“书獃”。
鲁迅《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他其实是个十分老实的书呆子。”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一个直接知识贫乏的人,即使读了很多的书,也可能只是一个书呆子。”《新华月报》1979年第7期:“据说他当时对商务当局说:‘他是个书呆子,不善于应付人事关系,王云五则既有学问,也有办事才能,比他强得多。’”
書獃子:同“书獃”。
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獃子,凡人一獃而万事隳矣。”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言侣白﹞归舟经吴淞江,夜遇胠篋者,乃从容语之曰:‘财物儘尔取,有茄砚一枚,我自少习用,不忍舍也。’盗曰:‘真书獃子!’因笑而掷还之。”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唐冰溪先生》:“初得中正榜,引见后,以口嘘气,以手拂尘,上以为书獃子。”
沉溺于书籍而不通人情事故的人。
《红楼梦.第七五回》:「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来。」《文明小史.第四零回》:「堂倌见他们杂七杂八,穿的衣服不中不西,就认定是学堂里出来的书呆子。」也称为「书痴」。
沉溺于书中死板知识而不知灵活运用的人。
【造句】他除了读书,还是读书,真是个书呆子。
百科解释书呆子,旧时泛指死读书,教条主义;书生气很浓,不谙事故。一般指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语出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呆子,凡人一呆而万事隳矣。”如今更多的用于表示一个人理论知识丰富,接触整个世界的信息的量很丰富,整合了重要的思想,蕴含强大的实际行动准备力量。但常与“及时行乐”之人的哲学观相对立。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老夫素日常听人说,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要变成‘书呆子’。”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科甲出身的,总不免书呆子的味道。”
基础信息
拼音shū dāi zǐ
注音ㄕㄨ ㄉㄞ ㄗˇ
繁体書獃子
感情书呆子是贬义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等。
英语bookful blockhead(glutton of books)
俄语начётчик(талмудист)
日语本の虫(むし),本の紙魚(しみ)
德语Stubengelehrte(Bücherwurm)
法语pédant
拉丁语helluo librorum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冷语冰人(意思解释)
- 群言堂(意思解释)
- 道道地地(意思解释)
- 文风不动(意思解释)
- 枪打出头鸟(意思解释)
- 帮虎吃食(意思解释)
- 好恶不同(意思解释)
- 呆如木鸡(意思解释)
- 拘文牵义(意思解释)
- 鸡飞狗走(意思解释)
- 开口见胆(意思解释)
- 守正不挠(意思解释)
- 心如坚石(意思解释)
- 百万雄师(意思解释)
- 光彩溢目(意思解释)
- 一熏一莸(意思解释)
- 谋逆不轨(意思解释)
- 玉石同烬(意思解释)
- 白首为郎(意思解释)
- 暮想朝思(意思解释)
- 强文假醋(意思解释)
- 张大其辞(意思解释)
- 钟鸣鼎列(意思解释)
- 贪财慕势(意思解释)
- 雪花飘飘(意思解释)
- 险象迭生(意思解释)
- 鯨吞蠶食(意思解释)
- 镇神头势(意思解释)
※ 书呆子的意思解释、书呆子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下里巴人 |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 棋逢对手 |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
| 巍然耸立 | 巍然:高大雄伟的样子。比喻像高山一样耸立,不可动摇。 |
| 有头有脑 | 喻有头绪,有条理。 |
| 囿于成见 | 局限于原有的看法。 |
| 风吹雨打 | 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
| 零零散散 | 分布得很稀,不多。 |
| 狗吠之警 | 比喻轻微的惊动或扰乱。 |
| 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 钩爪锯牙 | 指鸟兽尖曲、锋利的爪、牙。比喻人的凶恶残暴。也比喻武装军队。 |
| 乘虚蹈隙 | 犹言切中窾窍。比喻叩击中节。 |
| 一家之言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
| 天无宁日 | 宁:安定。没有一天安宁的时候。 |
| 执文害意 | 谓拘泥于字面而损害内容。 |
| 误作非为 | 犹言胡作非为。 |
| 惟日为岁 | 犹言度日如年。 |
| 怆然涕下 |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涕泪流洒。 |
| 弁髦法纪 | 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
| 传檄可定 | 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
| 三徙成都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 秦晋之匹 |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
| 博浪飞椎 | 喻报仇雪恨。 |
| 沉冤昭雪 | 意思是指沉积很久的冤情得到洗刷,亦作沉冤得雪。 |
| 凑口馒头 | 快到嘴的馒头。比喻即将得到的好处。 |
| 一马不跨双鞍 | 同“一马不被两鞍”。 |
| 善死者不亡 | 为了国家或救人危急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 |
| 稠迭连绵 | 谓连续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