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详细解释
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百科解释振聋发聩,成语,作谓语、定语,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语本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梁昭明太子《与湘东王书》云:‘……未闻吟咏性情,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更摹《酒诰》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竟同《大诰》。’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常思阐明真道以援引世人,而提撕警觉之不倦。所恨蠢尔愚夫,自安寡昧,即欲一施其振聋发聩之方而无从。”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例子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除了匕首,投枪,也还有振聋发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基础信息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注音ㄓㄣˋ ㄌㄨㄥˊ ㄈㄚ ㄎㄨㄟˋ
繁体振聾發聵
正音“聩”,不能读作“guì”。
感情振聋发聩是褒义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辨形“振”,不能写作“震”。
近义词震耳欲聋、醍醐灌顶
英语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头出头没(意思解释)
- 耆年硕德(意思解释)
- 青云得意(意思解释)
- 水火无情(意思解释)
- 假痴假呆(意思解释)
- 相去咫尺(意思解释)
- 八万四千(意思解释)
- 闲鸥野鹭(意思解释)
-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意思解释)
- 置诸高阁(意思解释)
- 谆谆教诲(意思解释)
- 与世隔绝(意思解释)
- 循名校实(意思解释)
- 施施而行(意思解释)
- 抹不下脸(意思解释)
- 葫芦依样(意思解释)
- 墙高基下(意思解释)
- 夜住晓行(意思解释)
- 花残月缺(意思解释)
- 名山胜水(意思解释)
- 观山览水(意思解释)
- 赏不当功(意思解释)
- 海沸山裂(意思解释)
- 贻误军机(意思解释)
- 脑门心子(意思解释)
- 人马平安(意思解释)
- 陋室空堂(意思解释)
- 按部就队(意思解释)
※ 振聋发聩的意思解释、振聋发聩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微乎其微 | 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微:小。 |
| 风云之志 |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
| 匹马一麾 |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
| 盈盈在目 | 盈盈:美好的样子。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 |
| 甜言媚语 | 见“甜言软语”。 |
| 横戈盘马 | 犹横戈跃马。 |
| 本本分分 | 守本分,不越轨。 |
| 乞浆得酒 | 讨杯水喝,却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 |
| 左右逢源 | 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比喻做事、写作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
| 软红香土 | 形容都市的繁华。 |
| 视同一律 | 同等看待。 |
| 犹豫狐疑 | 犹豫:迟疑不定;狐疑:狐狸多疑,因指犹疑不决。迟疑不决。 |
| 南山隐豹 |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 |
| 开山之祖 | 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
| 昧旦丕显 | 昧旦:天色未亮时;丕显:显扬,光大。天不亮就起床,思考如何光大自己的德业。形容为证勤劳辛苦。 |
| 日以为常 | 经常做某件事,成了惯例常规。 |
| 低头哈腰 | 指谦卑恭顺的样子。 |
| 鹿驯豕暴 | 意指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 死得其所 | 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
| 吹灯拔蜡 | 比喻垮台;散伙。 |
| 训兵秣马 | 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 |
| 金壶墨汁 |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
| 同心协济 | 见“同心共济”。 |
| 诗礼传家 |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
| 二十一史 | 明·万历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宋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宋·辽·金·元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
| 樊迟之问 | 指种田﹑种菜的事。语本《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
| 黄龙战舰 | 战舰名。 |
| 应变将略 | 随形势发展筹划、施展用兵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