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黄雀伺蝉黄雀伺蝉的意思
huángquèchán

黄雀伺蝉



黄雀伺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详细解释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出处汉 刘向《说苑 正谏》:“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例子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譬如黄雀伺蝉,不知随弹应至。”


基础信息

拼音huáng què sì chán

注音ㄏㄨㄤˊ ㄑㄩㄝˋ ㄙˋ ㄔㄢˊ

繁体黄雀伺蟬

感情黄雀伺蝉是贬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分句、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黄雀在后

英语The siskin waits upon the cicada.(carelessness for the coming disast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黄雀伺蝉的意思解释、黄雀伺蝉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鹏程万里 鹏:指传说中的大鸟;能飞行万里;程:里程。大鸟飞行的路程万里之遥。比喻前程远大。
严惩不贷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仆仆亟拜 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代拆代行 拆:拆开,指拆阅来电来文;行:发出。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处理公文。形容权力极大。
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耳闻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目逆而送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人涉卬否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烈烈轰轰 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杷罗剔抉 谓搜罗挑选人材。
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土皇帝 指盘踞一方有势力的人物。
偷懒耍滑 指有意逃避、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
万籁俱静 籁:古代的一种箫,泛指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静:安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深文峻法 犹言严刑峻法。
翠羽明珰 翠羽:翡翠鸟的羽毛;珰:耳饰。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
慢弛之阙 傲慢懒散的缺点。
持人长短 谓抓住他人的缺点过失作为把柄,加以攻击。
随意一瞥 匆匆地一瞥;不完全注意。
重迁安土 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小范老子 宋时西夏人对范仲淹的尊称。
三大作风 指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所指出。
钻天蓦地 谓升为高官。
贼忒嬉嬉 方言。形容鬼祟不安。亦形容嬉皮笑脸。
雁序之情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