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扼辙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详细解释
亦作“螗臂扼轍”。犹螳臂当车。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是知真人之興,非英雄所覬,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螗臂扼轍耳。”参见“螳臂當車”。
百科解释螳臂扼辙的解释是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基础信息
拼音táng bì è zhé
注音ㄊㄤˊ ㄅ一ˋ ㄜˋ ㄓㄜˊ
繁体螳臂搤轍
感情螳臂扼辙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不量力。
近义词螳臂当车、螳臂当辙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史百子(意思解释)
- 戟指嚼舌(意思解释)
- 璧合珠连(意思解释)
- 云开雾散(意思解释)
- 终而复始(意思解释)
- 面面相窥(意思解释)
- 别有心肠(意思解释)
- 秋风团扇(意思解释)
- 金石之坚(意思解释)
- 悬崖转石(意思解释)
- 熬心费力(意思解释)
- 流言飞文(意思解释)
- 席地幕天(意思解释)
- 投桃之报(意思解释)
- 神动色飞(意思解释)
- 矫情干誉(意思解释)
- 创钜痛仍(意思解释)
- 简贤附势(意思解释)
- 顺我者吉,逆我者衰(意思解释)
- 帮狗吃食(意思解释)
- 炊粱跨卫(意思解释)
- 残汤剩水(意思解释)
- 厝薪于火(意思解释)
- 澎澎渤渤(意思解释)
- 元轻白俗(意思解释)
- 善闭无关楗(意思解释)
- 酒醉酒解(意思解释)
- 大简车徒(意思解释)
※ 螳臂扼辙的意思解释、螳臂扼辙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一寸丹心 | 丹心:赤心;忠心。一片赤诚的心。 |
| 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 和平共处 |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
| 自由主义 | 主张个人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看法或人生观 |
| 秤不离砣 |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
| 正名责实 | 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
| 棘刺母猴 | 棘:多刺的植物。在棘刺尖端雕刻的猕猴。形容欺骗的勾当或艰难的事业。 |
| 破坚摧刚 | 谓攻破摧毁强敌。 |
| 比手划脚 |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
| 词严义密 | 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
| 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 临事而惧 | 临:遭遇,碰到;惧:或惧。遇事谨慎戒惧。 |
| 内重外轻 | 内:京都;外;外省。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
| 攀藤揽葛 | 手拉葛藤向上。形容在险峻的山路上攀登。亦作“攀藤附葛”。 |
| 挟天子以令天下 |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
| 土豪劣绅 | 旧社会农村中有钱有势的地主、恶霸和品行恶劣的退职官僚。土豪:地方上的豪强;劣绅:依势欺人的恶霸地主和退职官僚。 |
| 责有攸归 | 责任有所归属。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
| 趋舍异路 | 趋舍:同“趣舍”,趋向和舍弃。选择和遵循的道路不同。 |
| 移气养体 |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 裘马清狂 | 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
| 沥血披心 | 见“沥血叩心”。 |
| 无适无莫 | 指无可无不可。 |
| 七相五公 |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
| 与物无竞 | 谓与世人无所争竞。 |
| 满目苍夷 | 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
| 消极修辞 |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划分修辞现象的两大分野之一,与“积极修辞”相对。这种修辞大体是抽象的,概念的;以明白、通顺、平匀、稳密等顾念事理的条件,作为修辞上必要的条项。也称“规范修辞”、“一般修辞”。 |
| 有度有识 | 有气度有见识 |
| 兴役动众 | 役:劳役。指运用大批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