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长斋月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三长善月”。
详细解释
同“三长善月”。《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佛教用语。佛教以农历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为三长斋月。因佛教徒特别重视于此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持守八戒和过午不食。隋朝开皇三年曾下于此三月全国禁屠的诏令。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五》:「冀每载夏中及三长斋月依经建立严净花以开觉,使有识而归真。」也称为「善月」、「三斋月」、「三长月」。
《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cháng zhāi yuè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普天同庆(意思解释)
- 稳如泰山(意思解释)
- 弃重取轻(意思解释)
-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意思解释)
- 眦裂发指(意思解释)
- 负德辜恩(意思解释)
- 朗朗上口(意思解释)
- 鸱视狼顾(意思解释)
- 椎牛飨士(意思解释)
- 七老八小(意思解释)
- 失马亡羊(意思解释)
- 蔫头耷脑(意思解释)
- 价等连城(意思解释)
- 一统天下(意思解释)
- 孳孳汲汲(意思解释)
- 割地求和(意思解释)
- 大法小廉(意思解释)
- 挺鹿走险(意思解释)
- 倾家尽产(意思解释)
- 兼官重绂(意思解释)
- 惜字如金(意思解释)
- 年近岁逼(意思解释)
- 嘻笑怒駡(意思解释)
- 雍齿封侯(意思解释)
- 毬杖踢弄(意思解释)
- 衣披群生(意思解释)
- 洗兵不用(意思解释)
- 面授方略(意思解释)
※ 三长斋月的意思解释、三长斋月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提供。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 欲谁归罪 | 将要归罪于谁呢? |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 |
| 燕歌赵舞 | ①古燕赵人善歌舞,后以“燕歌赵舞”泛指美妙的歌舞。②用以形容文辞美妙。 |
| 水满则溢 |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
| 硁硁之信 |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固执的信念。 |
| 好汉不吃眼前亏 |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 |
| 梨园弟子 | 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 |
| 超然象外 | 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
| 诡诞不经 | 怪异荒诞,不合常理。 |
| 昏昏噩噩 | 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
| 披毛索靥 |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 |
| 虽覆能复 | 覆:翻倒;复:复原。虽然已经翻倒,但还能复原。后也指反复无常的手段。 |
| 魂飞魄荡 | 同“魂飞魄散”。 |
| 冲坚陷阵 | 冲:冲击;陷:攻陷;陷阵:攻破,深入敌阵。向敌人冲锋,深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
| 如醉如狂 | 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
|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 涉笔成雅 | 涉笔:动笔,着笔;雅:雅致。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 鸡鸣起舞 |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
| 势不容缓 | 势:情势;容:容许;缓:延缓,耽搁。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
| 至死靡他 |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
| 千条万绪 | 犹千端万绪。 |
| 无所不及 |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
| 来者居上 |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
| 刺骨悬梁 |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
| 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
| 雾绡云縠 | 如薄雾的轻纱。 |
| 痛勦穷追 | 竭尽全力剿灭追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