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wén

国闻


注音ㄍㄨㄛˊ ㄨㄣˊ

繁体國聞

国闻

词语解释

国闻[ guó wén ]

⒈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引证解释

⒈  本国的传统的学问、知识。

章炳麟 《<新方言>序》:“方今国闻日陵夷,士大夫厌古学弗讲,独语言犹不违其雅素,殊言絶代之语尚有存者。”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乌虖!正大夫君子邦人诸友之知方而治国闻者。”

分字解释


※ "国闻"的意思解释、国闻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刊物《国闻报》为此发表了评介文章,予以推荐;《文学季刊》以及各地报刊也纷纷报道《当代文学》出刊的消息。

2、此人是前清秀才,曾任永定河工委员、北洋大学文案兼教习、《国闻报》主笔。

3、新闻史上虽然对胡政之研究颇多,但对胡政之主持操办《国闻周报》期间的新闻观却少有提及。

4、当然其中还有很多的记者,什么国闻报,社会报,早报,晚报,来了一大堆。

5、其中有广泛影响的3种报纸———《强学报》、《时务报》、《国闻报》,前两种都创办于长江流域。

6、“《国闻》者,侯官严几道先生复纠合海内闳达,建设于天津者也。

7、反观严复只有和夏曾佑创办了《国闻报》,但却是一份相对短暂的报纸。

8、1897年,他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向封闭落后的国人介绍国内外情况,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9、这时,有外国人撰文,严复的门徒王学廉将该文译为《如后患何》,刊于1898年3月22日(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初一日)《国闻报》。

10、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宣传变法维新;将《天演论》在《国闻报》报上连续发表。

11、又《国闻报》有《德藩觐见仪》一文亦提及皇帝握手之事。

12、164十月一日,严复等人创办《国闻报》。

13、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在津所办的第一张中文报《国闻报》面世了。

14、年,岁次戊戌)1月27日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六至十四日)《国闻报》上,这已经是变法前夕。

15、夏曾佑和严复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和王修植等人在天津共同创办《国闻报》和大力宣传变法维新,成为天津维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16、据天津的《国闻报》记载,1898年9月20日,袁世凯乘坐了上午11点40分的火车返回天津,抵达天津时,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

17、1926年盘购《大公报》后,吴鼎昌出任社长,兼任《国闻报》、《国闻通讯》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