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

词语解释
士卒[ shì zú ]
⒈ 旧称士兵。
例身先士卒。
英soldiers;
引证解释
⒈ 甲士和步卒。后泛指士兵。
引《管子·立政》:“兼爱之説胜,则士卒不战。”
《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温卹士卒,甚得众情,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帐。”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军中皆曰,此军司徒所树,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鋭,临难不顾,身先士卒。”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这位大帅因为办过军务,与士卒同过甘苦,所以除了这班戈什哈之外,无论何等兵丁的説话,都信是真的。”
国语辞典
士卒[ shì zú ]
⒈ 兵士。
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汉王病创卧,张良彊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
《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
英语soldier, private (army)
德语Soldaten (S, Mil)
分字解释
※ "士卒"的意思解释、士卒是什么意思由古诗词汇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若临难苟免,岂有面目对战死士卒哉!
2、这些士卒不发一言,雄健的身躯伫立着,仿佛一尊尊雕塑。
3、冲锋号响起,王团长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4、断绝士卒通家书及与亲属往来,这叫做断绝士卒的后顾之心;选拔精良的士卒,将武器做这当的部署,这叫做增加士卒的力量;丢弃輜重,减少携带的食量,这叫做开发士卒拼死作战的意志。
5、这时侯,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
6、不过他军中士卒难免要埋怨朕为小人蔽目,赏得不公。
7、耿恭和士卒推诚相见,同生共死,所以众人全无二心。
8、为将者当披肩执锐,勇于身先士卒,临难不顾,赏必行,罚必信。
9、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10、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11、周武王在两军将要交锋的时候誓师,是为了激励士卒的战斗意志。
12、周之训刚刚刺倒一个从城堞口冒出来的鞑子兵,回头又看到一个受伤的士卒正和两个敌兵撕杀,士卒脸上身上都是血,虽然受伤不轻,却也毫不畏惧。
13、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
14、因为孙岩的身先士卒,更是平添了虎威军的气势。
15、马塈却与士卒同甘苦,自己夜不解甲地守御城池,一连被围了三个月,外面无一救兵,城中食尽,士卒皆罗雀掘鼠,争愿效死,无一离心。
16、班长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了湍急的洪水中。
17、大人,这一战,我必当身先士卒,如不胜,则不回!
18、士卒已经亲附,如果纪律仍不执行,也不能用来作战。
19、再派士卒急造垒壁,以瓦覆盖起来。
20、不奖赏士卒,士卒就不会在战斗中拼效力。
相关词语
- bài shì稗士
- chéng shì诚士
- shì qì士气
- chē shì车士
- ā shì阿士
- jìn shì进士
- bǐ shì鄙士
- zōu shì鲰士
- jiàng shì将士
- dǎng shì党士
- guǐ shì诡士
- zuì shì醉士
- gōng shì恭士
- qún shì群士
- fèi shì费士
- bá shì拔士
- cí shì词士
- rú shì儒士
- guān shì冠士
- bù shì步士
- shuǐ zú水卒
- mén zú门卒
- qí zú骑卒
- piān zú偏卒
- shǐ zú驶卒
- jiào zú教卒
- jìng zú劲卒
- fù zú负卒
- bù zú步卒
- cōng zú匆卒
- gēng zú更卒
- è zú恶卒
- xiū zú休卒
- tián zú田卒
- cù cù xiǎn xiá卒卒鲜暇
- zú wǔ卒忤
- jūn zú军卒
- shào zú哨卒
- qīng zú轻卒
- qǐ zú起卒